武術的參考身高

學習武術有一點曾經讓我感到很困惑,理論上來說,大家學習一樣的技術,體型越是高壯,表現上自然是越具優勢,但實際上我所遇到同門當中的武藝傑出者,卻並不一定就是在門派當中的身材最好者,反而有不少例外,很多是體型沒這麼高大的人。另外,我自己一方面也歷經在成長期的身高變化,之後求學時,又歷經身材橫向發展與復原的體重變化。時常會感覺到,曾經非常認同的一種門派手法,過一段時間卻又對些手法的適用性,有著全然不同的看法,這種感覺在研究學習幾種八卦掌和太極拳時尤甚。


 



先簡單說明一下,八卦掌是由清代的董海川先生所創,據說共創有八種掌法,不同的掌法多由不同的人所傳承,目前確定名稱的有六掌,分別為硬掌、柔掌、風輪掌、反勢掌、陰陽掌、佛家掌,其中以繼承硬掌的尹派,柔掌的程派為大宗。太極拳則以創始的陳家,和將原本的陳家太極拳手法風格大幅改變的楊家為主。而身為華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習中國武術的資源非常的多,無論到什麼地方,總是人不親藝親,藝不親土親,只要是認真想學,大多數比較有名的門派,都會有很多可學習管道,我個人也是因此,當對一門中國武術有興趣時,也習慣會儘可能透過所有可行的管道去瞭解它。


 



應該很多人有相同的經驗,兼學多種武術時間久了,便自然開始會感覺到,就像我最早在學習柔道時,教練會告訴我們,哪些摔法適合對付比自己高大的對手,哪些又適合在遇到比自己矮小的對手時使用一樣。許多手法也有適用的對手,除了體重會有影響以外,另一個最大的變因就是身高。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對手的身高比自己矮時,由上往下攻擊或播擋的動作會比較好用,反之則是由下往上近身,直手直腳攻擊的動作有效。


 



有天在專心回想這兩派八卦掌和兩家太極拳的動作,忽然發覺,似乎凡是程派一系的八卦掌和陳家的太極拳的套路當中,大多是我記憶所及,以高打矮的手法,一想到這點,我馬上又翻出所有的資料一看,似乎尹派一系和楊家太極的動作,也正是剛剛好相反。再一回想,想到以前所遇見各八卦和太極同門當中,確實也有不少這種現象,我在不同地方所認識的身長較高者,在學習程派八卦和陳家太極時好像都特別容易有成就。而另外又回想起尹派八卦和楊家太極中的佼佼者,在我的印象中也是以身型較小者居多。


 



這使得我繼續推想,當初創拳的先人們,應該是最有可能是依適合自己最常遭遇的對手身長,來創編自己的武術。換句話說,如果身高不高,應該不太可能會創造很多高個兒打矮個兒的動作,以免自討苦吃。其中八卦掌雖說不是弟子親編的,但據說當年董海川,也是按照弟子各人的專長,將他們的武藝編入各自的套路中。


 



如此一來,敝人從這個想法延伸,發現其實很多種中國武術都有這個現象,只是甚少聽過有人懷疑,這可能也是因為中國人講求尊師重道,老師傳下來的技藝通常很少人會去更動,而我們學的人通常也不太會去聯想到身高的問題。不過,可想而知,如果一個武術的系統在首創的時候已將對高或對矮的需求包含在裡面,將來學的人,若不是剛好符合創編者的經驗,勢必得多花點苦心才能有所成就。當然,上述這些只是敝人依經驗提出來的一個推論,比較難有確切的根據來佐證,僅為提供另一種角度,供各位研究參考之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劍道的可攻擊部位

柔道;大小內外割掛公式

劍道竹刀的握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