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見過的詠春拳及永春拳
詠春的電影熱也過了好一陣子,經過這一段時間,學過詠春的人變多了,不過我想大部分人的心中對詠春拳的印象應該都是類似的形式吧,怎麼黐手、怎麼對練、木人椿的打法等等。不過嚴格來說,這些印象其實都是葉問系詠春的形式,若撇開各種系統觀念和門派歷史等的爭議不談,還有很多種詠春拳或是永春拳,蘊含著很多特色是值得深入討論的。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大家比較熟知的葉問系詠春的傳承史,五枚-->嚴詠春(-->)梁博儔→梁蘭桂→梁二娣、黃華寶→梁贊→陳華順→葉問,之前敝人有談過自己和盧文錦老師學習的故事,但其實在稍早之前,也普接觸過福建的永春白鶴拳和廣東的順德永春拳,前者永春白鶴拳,一種演變自白鶴拳的武術,有研究認為它很可能是詠春拳的來源,也或許在五枚師太的時期,祖師嚴詠春之前的系統便是這個樣貌。後者順德永春,傳說是葉問的師父陳華順,其子陳汝棉所傳下,這兩系的永春拳除了套路名稱和一些動作很相像之外,都沒有黐手的訓練法,而且永春白鶴更是連木人椿法都沒有,所以老實說,敝人完全沒想過這兩者和葉問系的詠春會有什麼關聯。 當時認識的老師是一位以傷科國術館為業的福建籍老阿伯,本身練有祖傳的永春白鶴拳,當兵的時候又和廣東藉的老兵以藝換藝,習得了廣東的永春,這也符合現在這兩者的地緣關係,敝人感覺永春白鶴與一般常見的鶴拳更為接近,都是講求功力、吐吶呼吸,附帶提一下白鶴拳這門武術的系統,據考證,現存的飛、鳴、宿、食等常聽到鶴拳派別,本來應也未分家,最早應該都是由白鶴拳的訓練法隨個人體會不同所分化出來,不過比較讓我好奇的,是最早的白鶴拳到底長什麼樣,可惜年代久遠,大概無從考證了。永春白鶴比起一般鶴拳,也講守中,手法更多元,正如詠春的優點,也因為同樣包含鶴拳的內功心法,若能精通的話,功力驚人,但是同時要求手法及內功的練法,對當時尚在中國武術啟蒙期的我來說,理解上過於困難,故很多細節到十多年後才有所領悟。 至於另外一種順德永春,最明顯的不同點,就是雙方接著手時使用的手法比較多,因此對練的動作也多,對當時的我來說也比較有趣。老師主要另有一個學生,是我的朋友,我等於只是沾光,可以一起跟著練兩下。當然,當時並沒有順德永春這種名稱,也是近來研究才確認的,只記得一個永春白鶴另一個永春的叫法,搞的我迷迷糊糊的,根本弄不清楚,反正也沒想這麼多,學就對了。說起來這兩者難以區分的問題到後來有在四處訪師時也還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