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4的文章

為何習何武?

常被問,這個時代習武有什麼用處 ? 敝人以往有個開玩笑的答案「拳到用時方恨少」。但心中確實也是這麼認為的,當用到武術時往往是最想像不到,又不得不用,沒有其他選項的時候,所以就決定只學「能用的」武術。 因這次北捷事件,回想很久以前的課堂上,討論過隨機砍人的處理方式,當時討論是起因於在歐美常見的隨機槍擊案,在有槍枝管制的台灣,和日本一樣,最有可能發生的變種事件。這兩種類型的案件,十多年前都曾有機會聽遭遇過的國內外友人們聊起過。 在發生事情時,他們和許多國外專家們所指出有一點是相同的,在那種狀況下,使用如防狼噴霧、電擊棒等防身器材,人在緊張時從要拿出來到使用,所需要時間的太多,更糟的狀況是萬一攻擊後兇手的盲目反應更激烈難防,或這些器材反為兇手所利用。 當不是最靠近兇手的第一位,遇刀者之所以能成功擊退對手,遇槍者在聞第一聲槍響後的思考決策,身體頭腦在緊急狀況下的反應,進行最後反擊的心理準備,武術都這種在不得已的狀況下幫了大忙。個人認為在新聞事件之後,若心裡存在這種恐懼,開始學習武術不失為一種積極的作為。 容敝人多事,有興趣就請儘快行動吧 ! 提供幾個練習團體的選擇建議 : 1.       千萬不要只學防身術 : 「尤其是以擒拿為主的」 ,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武術裡,擒拿都是進階的應用,當中包含很多格擋到接觸的要領太多,初學者不可能瞭解這種複合要求的動作,更何況是要在危急狀況下使用。再進一來說,像擒拿練習這類, 凡是過於強調雙方慢速配合的對練,都應該要避免, 練習時不能太過於理想性,會和實際應用的狀態差距過大。 2.       千萬不要只練套路、基本功並強調動作美觀 : 中國武術的教學常非常強調基本功及套路可以提高身體的素質,幫助反應、體力、肢體靈活開展等等的好處,於是上課的時間空練的多,很少說明用時要注意什麼,所以練時要怎麼修正。 當動作被指導者修正後,會變得好看反而是一種警訊,這代表個人的動作已經固定在一個範圍, 已形成反應上的盲點。 強調基本功及套路不盡然是錯誤的。不過正如游泳,呼吸、手腳動作、甚至身體動法,都可以在陸地上學習,但不下水的狀況下,真正學會游泳近乎不可能。同理 沒有時常手對手,老師帶手教,不太可能學會好反應的。 3.       如果在一年內不能練上手的話,就換一個

另解以巧鬥力

圖片
近日重新看到《莊子•內篇人•間世》 中的名言「且以巧鬬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其實這段話只是在一整段談論人為世事,往往難料其變化,與其強求,不如順其自然,自養修身的小小一段引言。不過因為關係中國古代武術的記述,因此常有人討論。 以往解讀,陽不乎解作陽剛、明招;陰解作陰柔、陰招。但這幾年經歷幾種冷門先秦武術的洗禮後再次來看,才體會出當中的另一番意境,由文中可知於先秦時代以巧鬥力是一種常見的形態,不然理論上不太會用於說理時舉例。確實以實際上來說,這個以巧鬥力特別是先秦武術的特徵,而中國越是後期的武術,越難見到這種”巧”,敝人在接觸外面習武者時,常也苦惱要怎麼說明。 所謂的巧,有分陽和陰,陽,指陽力,就如之前提過,是完全不用力的巧力。陰,是指陰力,是相對於陽力外,另一種性質和陽力類似,但產生方法不同的巧力,一如宮拳,先秦武術都保有這種以陰陽論巧的說法,近代的中國武術已經沒有再談這個東西。如果要比喻的話,就好比是品茶品酒品咖啡等,味道之外另有的深度,意近味道,但又有不同。而句中最後所言的奇巧,將陰陽加入變化應用正可謂之,也是常為先秦武術到另一個階段的講究。即使經過二千多年如此時間,古今用辭論述仍舊吻合,頗有時空穿越的感覺。 既言至此,順便回答一下一個時常被問到的相關問題,「中國武術門派千百種,要如何判斷某種中國武術的年份? 歷史部分又是否屬實?」 其實這點在中國武術來說還算容易辦到,一方面以往武術不時經過某個朝代,就會遇到官方出面管制。二方面華人極易受名牌效應影響,一個時代的流行技術也會因此廣傳。兩方面影響下致使一斷時間誕生的門派形成一種風格,更成一種特徵。加上中國過去畢竟是文明大國,同一時期外傳鄰國的武術,時常亦會保存此特徵。當資訊足夠時,對比兩者內涵,傳承文獻,及像上述的文字記述,都可以看出一些線索。反之當看一門武術,不同特徵越多的,便很可能是因為流傳的時間較長。 話說名牌效應對現在的中國武術學習者影響尤大,越是名牌的武術越少人注意它的盲點,相反越是冷門越少見人思考它的優點並行動,相對敝人很多從各國傳統武術到MMA背景的外國朋友們的積極發掘並學習。看到明明具有諸多優勢,卻反而心態保守離不開舒適圈、安全感,堅持只走套路練功法或西式格鬥訓練的朋友時,感受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