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陰流兵法許狀(完整掃描)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3月 16, 2009 這份許狀是我所看過的日本武術免許狀中,最精彩的一卷。書卷上的插圖畫的非常仔細。將全圖貼出供大家研究: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藍風2012年2月29日 凌晨3:53好棒回覆刪除回覆回覆6012012年4月3日 凌晨2:50在滑鼠滾輪快速向下滾動之下,居然可以看到連續的動作,不知那位長翅膀的先生是人還是怪?最近開始臨寫蘭亭序,也許有朝一日我也可以畫出一卷如此像模像樣的卷軸呢。[版主回覆04/03/2012 22:59:43]可這是好幾個動作耶,怎麼連續的起來?長翅膀的先生就是頂頂大名的天狗,就像我之前提過你也知道的,世界上這些很古代的劍術,不知為何都剛好有長這個樣,很「靈」的傳說。如果能書能畫的話就太好了,這邊凡是沒有留下文件的傳承,以後就都交給你處理啦。回覆刪除回覆回覆JIRO宇2012年5月1日 凌晨4:23有中文翻譯嗎XD?[版主回覆05/02/2012 18:34:58]就靠您啦。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張貼留言
劍道的可攻擊部位 3月 05, 2009 劍道的可攻擊部位,通常我們對初學者會簡單的說明,主要就三個部位,面、小手、胴。 要注意的是,不是這三個部位隨便打哪裡都算分的。 下面第一張圖是全日本劍道連盟規則裡的說明圖, 我分幾個部分來說明 : 1. 面(men) : 以護具的左右來說,只有在左右耳的上方,頭頂的這一段弧形區域的布質部分是有效的。 以護具的前後來說,打的太後面叫打的太深,太偏近面金,也就是護具的金屬部分,叫太淺。 要打到布質前後約中間的部分,左右的耳朵上方區域,要打的時候還有喊 men~~(尾音拖長一點),才會判為有效。 2. 小手(kote) : 小手能攻擊的部位只有手腕,而且是布質的部分,除非對手是上段,或二刀的上段,不然可以打的地方只有甲手(劍道護手)的上面可以打,所以請各位兼練國術的朋友們,不要再為了劍道比賽努力練逆架紗打小手下方了,沒有用的,不會算分。同樣的打的時候要喊 kote~~。 3.胴(do) : 胴部能攻擊的部位主要是胴台,就是像個大肚腩而有上漆的那個部分。初學者常打的太高偏到腋下,或太低偏到垂,這也是無效的攻擊,要剛好打在上漆部分的中間,喊do~~。原則上是左右胴都可以打,不過打對手的右胴,也就是你左手邊的那側的胴比較容易算分,打右手邊的叫逆胴,老一輩的老師不太喜歡這種打法,所以比賽時常常不會算分。 攻擊以上三個部位的時候,一定要用竹劍全長的 1/3 ,也就是竹劍中結到劍先的中間段打到規定的位置才有效,中結之後是只能用在撥擋,用來攻擊是沒有效的。通常老師們會建議初學者,主要練習攻擊這三個位置就可以了,等到非常熟練的時候再來練刺擊。 4.刺擊(tsu-ki) : 刺擊要用竹刀的先革,劍先的地方來刺。而刺擊時可以攻擊的部位,要看你所要攻擊的對手,所使用的架式而定,一般來說,只有面保護喉嚨的那一小段可以刺。 但如果對手用的是上段、或二刀,只要是二刀,不管是二刀的上、中、下段,不但可以刺喉,還可以刺胴的上方皮質,保護胸部的部分。不管刺哪裡,只要是刺,都喊tsu-ki~~。 5.垂 : 這邊都是不能攻擊的,原因請看下面影片。 另外付上一張網路看到的圖片,圖片上的攻擊位置不是完全正確,不過可攻擊的部位以及打法都是可以參考的。 閱讀完整內容
柔道;大小內外割掛公式 4月 14, 2009 學過柔道的朋友應該都曾經有被這幾個名詞弄的暈頭轉向的經驗吧,不要說初學者了,連我所跟過的幾位段數很高或非常厲害的老師,其實也常搞不清楚什麼是什麼,既然沒能從老師口中得到合理的答案,也從沒看過哪個地方上有詳細的說明,在練了幾年柔道後,敝人我就匯整自己的過去經驗,整理了一個區分公式,公式如下: 首先第一點,「大和小」是指進攻方的腿法: 進攻方的腿往自己外側勾的腿法,我個人稱之為大勾,名稱就是以「大」作開頭。 而一樣是進攻方,若是往自己的內側勾的腿法,我稱之為小勾,名稱就是以「小」作開頭。 第二點,「內和外」則是進攻方的攻擊腿,也就是第一點提到的那用大勾或小勾的那隻腳,第一時間和對方腿的接觸點: 如果接觸的是對方的兩腿之間(這樣說好像有點怪,不過沒別的目的,只是為了摔他),名稱中間就會有個「內」。 而要是第一時間接觸的是對方其中一整隻腳的外側,名稱中間就會有個「外」。 最後的第三點,「割和掛」指的是進攻方的手法: 將進攻方用全身前推的方式摔倒對方,名稱中的最後一個字就是「割」,日文是用「刈」這個字。 用全身後拉的方式摔倒對方,最後一個字就是「掛」。 最後出一題考考大家,割有小內割、大內割、小外割、大外割;掛有小內掛、大內掛、小外掛,但為什麼沒有大外掛呢? 用這個公式簡單推理一下,就會知道為什麼了,「大」是大勾,腳要往外勾;「外」是腳第一時間要接觸對方腳的外側,全身還要後拉「掛」對方,人類根本就做不出這種動作,自然不可能有這一招。柔道裡還有其他很多名稱內有「大」、「小」、「內」、「外」的動作,也都含有上述的意思。初學者不妨在接觸一個新動作時,透過套用此公式的方法來理解動作,應該會有助於新學動作的熟練。 補充一些影片,這一系列講習會的影片,其實整理的還不錯,也滿適合初學者的。供各位對照,順便檢驗看看這個公式有沒有幫助。 閱讀完整內容
劍道竹刀的握柄 3月 22, 2009 劍道的竹刀或稱竹劍,它的握柄造型雖然不像西洋劍的銳重劍和鈍花劍這麼多種,不過相信初學者在選擇竹劍的時候,難免會不太清楚柄太、小判等這些奇怪的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就讓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 就像西洋劍的握柄那篇一樣,我將所有的示意圖都調整成劍尖(日本稱作劍先)朝左的樣子。 1. 普通型: 柄前端的部分圓徑較大,後端漸小,這是過去最常見的造型,最早是只能買到這一種。不過在最近廠商似乎都比較不製作這種握柄了,各位如果不特別指定的話,比較常會買到下面要介紹的柄太型。 2. 柄太型: 它的前後圓徑都比普通型的粗,有的廠商也叫它標準型。特點是,在旋轉竹刀刀刃那一面的時候,會比普通型的靈活。 附帶一提,就像上面介紹的那樣,由於以前的劍道學習者最常使用的,都是上面那種普通型的握柄,而現在的竹刀多做成柄太型,許多資深的老師或劍友如果嫌它太粗、用不順手,就會自己辛苦一點自行加工,把柄皮撥下,將它削成普通型。所以初學者如果好奇普通型的握柄用起來是什麼樣的手感,也可以如法炮製。 3.兩手小判型: 小判就是指一種日本古代使用的貨幣(下圖),它的外型像是比較方一點的橢圓形, 所以,小判型的握柄,顧名思義。就是指這種截面看起來就像小判一樣形狀的握柄。特點是,這種握柄握起來接近武士刀的手感,上下揮動時,會比上兩種圓型的握柄輕鬆。 一般在購買竹刀的時候,如果廠商沒有特別區分,小判型都是指兩手小判型。 4.片手小判型: 片手就是單手的意思,如圖所示,在前手握的地方截面積就像柄太型一樣是圓的,後手握的地方才是小判型。這種型的竹刀,在揮動的時候有小判型竹刀的輕鬆,也有柄太型旋較的靈活。 這種型的握柄比較少,不是每家廠商都有,有時還得特別訂作。所以買柄太握柄的竹刀,再將後手握的地方兩側削薄也是一種做法。記得初學者自己在加工竹劍的時候要小心竹劍的重量,不要弄的太輕比賽上就不能用了。 最後,再附上兩張實物的比較圖: (上圖從左到右,分別是小判型、柄太型、普通型。) (圖左是小判型,圖右和它粗細比較接近,所以是柄太型) 以上四種就是世面上常見的幾種握柄,其它還有一些在選擇竹刀的時候會聽到的奇怪名詞例如:先細、胴張等,這些是指竹刀代表劍刃的部分,這 閱讀完整內容
好棒
回覆刪除在滑鼠滾輪快速向下滾動之下,居然可以看到連續的動作,不知那位長翅膀的先生是人還是怪?
回覆刪除最近開始臨寫蘭亭序,也許有朝一日我也可以畫出一卷如此像模像樣的卷軸呢。
[版主回覆04/03/2012 22:59:43]可這是好幾個動作耶,怎麼連續的起來?
長翅膀的先生就是頂頂大名的天狗,就像我之前提過你也知道的,世界上這些很古代的劍術,不知為何都剛好有長這個樣,很「靈」的傳說。
如果能書能畫的話就太好了,這邊凡是沒有留下文件的傳承,以後就都交給你處理啦。
有中文翻譯嗎XD?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5/02/2012 18:34:58]就靠您啦。